
我从社交网站上讨论拆迁/旧改的帖子中认识了蕾蕾,和她加了微信继续聊天时,也对她的经历有了极大兴趣,于是决定采访她。
*此次和蕾蕾的采访是通过线上打字采访的形式。文中的照片皆为蕾蕾亲自拍摄。
一、个人简介
您好,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姓名、年龄、何时搬离惠民路社区)?
答:姓名:张瑶蕾
年龄:38岁
2021年7月10日搬离北外滩惠民路
问:您在惠民路社区住了多久?那段时间里,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答:我在提篮桥惠民路住了26年,我们家以前在惠民路120弄23号(前门)在我们家搬过来之前的上一家房东是日本人,我爸爸妈妈说在我小时候特地来从日本飞过来看看我们的房子,舟山路以前都已小商品一条,保定路早上很多摊位卖各种早点,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读小学时候最喜欢去的就是临潼路上面一家面馆,这家面馆在临潼宾馆对面,小学时候还去参观提篮桥监狱,最深刻的就属北外滩前身—提篮桥,曾经的大名百货公司、大名电影院,我当时第一辆自行车就是爸爸妈妈在大名百货公司买的,在大名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还有那个天桥—提篮桥。
能分享一些特别难忘的邻里故事吗?
答:我本人不太喜欢邻里之间走的很近,不喜欢邻里之间讨论家长里短,弄堂里面有任何风吹草动第二天都知道了,以前住 在楼下的一户人家的老奶奶我印象很深刻,刻在骨子里的老上海名媛气质,即使生病了每天也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是一个精致的老奶奶, 但是搬离老房子之后反而怀念老邻居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还有搓麻将,斗地主,市井生活。
三、房子和周边环境
您对曾经居住的房子和周边环境有何印象?对您来说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答:就如题1的答案,以前在老房子居住的时候每天都这些景象,曾经这里是的日租界,还是部分犹太人聚集地,以前霍山路上面的大名百货公司,东大名路以前叫大名路,在远洋冰棺这里架了一个人行天桥,那座天桥叫“提篮桥”这座人形天桥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寒暑假还有双休日做完作业妈妈会和我说“走,去提篮桥兜一圈”听到这句话我就很开心,因为可以出去溜达了
您觉得惠民路社区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答:上海每个片区的老房 子都有自己特色,但是烟火气是一样的,我出生在南市区(现在的黄浦区),小学二年级转学同步户口迁回了虹口提篮桥,南市区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么提篮桥是我长大的地方,从读书到工作这份情感是内心无法割舍和抹去的,这应该就是最大的不同。

四、对社区变化的感受
您对惠民路社区的旧改和拆迁有什么看法?这些变化对您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影响?
答: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外婆家南市区王家码头动迁,我在南市区出生在王家码头外婆家住了8年,也在那里上的托儿所和幼儿园还有小学1年级,2006-2008年南市区王家码头动迁,那个时候内心是失落,拆掉的不光光是房子,也拆掉了我的童年,惠民路动迁让我经历了第二次同样的内心感觉,说的再大一点,我们已经找不回曾经的熟悉的街道和房子,属于85后一代的回忆已经越来越少,以后再想去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即使房子还在也物是人非,不是记忆里的样子,过去-现在-未来这三部分才是一座城市的组成,在更新升级 过程中,竖起了一座座高大钢筋混凝土森林,却丢弃了上海的曾经过去,没有了烟火气就是没有了人情味,这是遗憾。
您搬迁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现在独门独户,生活变的私密,同时变得孤独和寂寞,因为邻里之间的交流没有了,住在对面的是谁都不知道,不认识,少了“人情味“这三个字。

五、离开与留念
您是否会想念惠民路社区?为什么?
答:我会想念惠民路,因为那里是我长大的地方,这份感情割舍不了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您会愿意继续住在惠民路社区吗?为什么?
答:有机会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住在惠民路,因为我现在工作距离我动迁的老房子路程8分钟,在一个片区工作和生活就没有了新鲜感
六、社交与联系
您和还住在惠民路的朋友和邻居还有联系吗?这些联系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父母和惠民路的老邻居会有联系,时常会组织聚餐,天下无不散宴席,动迁之后老邻居就像各自各奔东西的感觉,在宝山、杨浦、青浦、松江的都有,互相来往在路程上都不太方便,聚会也要后准大家彼此时间,父母辈也都慢慢老去,60+的年龄相互走动也不方便了
搬迁后,您觉得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是否有所改变?
答:在老房子的时候都是当面往来,动迁之后变成了微信或者电话联络沟通
七、未来的期望
您对未来有什么期望?您希望搬迁后的新社区会是什么样子?
答:之前有听说过一句话,外滩是上海的过去,浦东是上海的现在,而北外滩就是上海的未来,希望新的北外滩不仅仅是世界会客厅的形象,也有烟火气去赋能这个片区,曾经的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能更合理的利用运营起来
对于已经发生的变化,您有什么特别想对曾经的邻居或决策者说的吗?
答: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感恩遇见
问:您搬走后最想念的是什么? 答:带不走的物件。就是到家的那个石梯。
走了26年的石梯。出门和回家都要走的石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