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翔小区周边
惠民路始筑于民国2年(1913年),初时以外国人“倍开尔”(Baikal)之名命名为“倍开尔路”。民国32年(1943年)以山东惠民地名改为“惠民路”,沿用至今,沿路为住宅,旧时曾是犹太难民在沪主要居住地之一。
惠民路149弄是海翔小区,曾是江海关职员宿舍,其中洋房式样,皆为安妮女王式联体建筑。据《海关志》“关产编”记载:惠民路职员宿舍,地址:上海惠民路149弄一排七所。土地面积2.444汉亩及1.352汉亩。土地购自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筑造于民国十年(1921年),全部房地产原价35906.64关两,其中房屋造价25.700关两。建筑结构:西式二层楼住宅7幢红砖毗连建造铅皮屋面,另设一个网球场(现已被他用)。1949年6月关产接管登记时,共住江海关职员15户。一排所双号门牌,2、4、6、8、10、12、14号(无单号),房地产权,已于1967 年移交给房管部门。---食砚无田(微信公众号)
7月6日那天是我第一次尝试采访。我走入海翔小区的弄堂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寻找着第一位受访者。

海翔小区入口处的绿藤
一直走到最底,看见阮阿姨在洋房的院落里,坐在小椅子上,认认真真地整理着杂物。我问是否能够采访她,她欣然同意,我们畅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又有了第二次回访。这样,阮阿姨成了我的第一位受访者。
阮美新阿姨今年72岁了,出生十天后便搬到了这条弄堂中。她对惠民路的最初回忆非常美好。海翔小区旁边是一所学校,只隔着一个竹篱笆,她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在里面打闹的声音。她会在房后的天井里和小伙伴们玩耍,有不会做的题目就跑到楼上去问姐姐。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大家互相认识互相帮助,人人都很“客气”。
后来
阮阿姨曾在插队落户和结婚后搬离惠民路,但后来又搬回这里照顾父母。她的孩子长大后,工作单位也在附近。虽然现在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善,新邻居也挺好,但总觉得不如以前。现在的邻居大多都是新的,彼此之间很少聊天,也不像以前那样互相帮助。住在这里的人心态都是临时的,感觉就像是“屋檐底下躲阵雨”,不会花太多心思去维护人际关系和环境。路上曾经熟识的老店也搬走了,生活的便利性不如从前。
现在
阮阿姨心脏不是很好,当她的老伴出差时,邻居们也会时不时地来关心她,并告诉她“有事就喊他们”。有一次,阮女士的老伴突发血栓晕倒,她敲了“大妹妹”的门求救。大妹妹尽心尽力,不仅帮忙叫救护车,还在医院里推着车四处奔走,临走前还给他们买好了东西。阮阿姨对此非常感动,觉得关键时刻还是有信任存在的。疫情期间,新的邻居也会帮忙买菜,顺手帮她洗锅。
问:目前的居住环境对您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阮阿姨:目前的房子多了许多短期租户,环境变得很差。垃圾堆积、老鼠到处乱跑,让人很难忍受。我甚至考虑出钱买垃圾桶和储物箱给邻居们,希望能改善一点点环境。而且,大家的生活习惯不同,公共空间经常发生争吵。
问:您对拆迁的态度是什么?
阮阿姨:我们非常想要动迁。老房子烧饭、晾衣服都很不方便,老鼠、蟑螂、蚂蚁也很多。周围熟悉的店铺,早餐店和菜市场也都迁走了,很不方便。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真的很难忍受,希望可以尽早搬走,改善生活条件。
问:在等待拆迁过程中,您有没有得到社区或者政府的支持?
阮阿姨:社区和居委会在前段时间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封控期间。他们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带来了很多温暖。之前的书记非常“接地气”,大老远的看到我会打招呼。但是最近居委会搬走了,搬远 了,我不知道今后会怎样。
问:您觉得社区和政府可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帮助像您这样等待拆迁的居民?
阮阿姨:社区和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来更好地帮助像我这样等待拆迁的居民。首先,没有明确的计划下来,很多信息都是靠居民自己打听。去年说今年三月拆迁,今年又说明年六月,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这让我们感到非常困惑。
其次,没有人上门来做工作或者召集居民开会。当初进行预征询的时候,很多居民一头雾水,不清楚具体的情况。预征询没有通过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来过问,感觉我们被丢在这里一样。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召集居民开会,说明具体的情况,关心一下居民的生活,了解居民的意见。
我希望这个过程能更加公开透明,给我们一个确定的消息。上面从来没有一次来找我们了解情况,我们希望他们能来亲自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扰,这样我们才能安心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问:您觉得为什么有些居民不同意动迁?
阮阿姨:有些人因为开店或者家庭关系复杂,不愿意动迁。他们觉得动迁会带来不便或者在经济上得不到理想的赔偿。另外,一些人认为不动迁可以讨价还价,最终能得到更多的补偿。
问:您对未来搬迁后的生活有什么展望?
阮阿姨:我希望搬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生活条件能得到改善。尽管会想念这里,但我也希望能和老邻居们保持联系,时不时地约顿饭。
问:您觉得邻里关系在等待拆迁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阮阿姨:以前邻里之间关系非常和睦,大家互相认识互相帮助。现在大部分邻居都是新的,彼此之间很少交流,关系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住在这里的人心态都比较临时,感觉就像是“屋檐底下躲阵雨”。
问:如果搬迁后最想念的是什么地方?
阮阿姨:我最喜欢自己的小阁楼,孙子非常喜欢上去玩。现在我一直想当初为什么没想到早点盖。

阮阿姨心爱的小阁楼





